2020-06-16
***
虽然被编成「黑色幽默三部曲」,奈波尔这3本小说似乎并没有很强烈的系列色彩,其共同点大约是同属喜剧小说、写作时间较早、篇幅较小。严格说来,这三本书在主题、背景、形式与风格上都颇不相同。其中最早完成(1956年)的《艾薇拉投票记》是中篇喜剧小说,写发生于1950年代千里达的一场乡下选举;紧接着的《史东先生与他的骑士伙伴》写于1957年,背景是现代伦敦,书中人物是中产阶级英国白人;《岛上的旗帜》收有11篇中、短篇小说,发表于1967年,但写作时间跨越了15年,故事背景又回到加勒比海地区,题材多样,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角是美国人。
奈波尔1932年出生于千里达,是第三代印度移民,祖父于1880年代以契约劳工身分来到这个加勒比海的英属殖民地。奈波尔在千里达读完高中后,于1950年获得英国奖学金,赴牛津大学主修英文,1954年毕业后开始写作。早期的小说作品大多以千里达的人、事为主题,先短篇,而后长篇。
1960年起,奈波尔开始旅行,并在小说创作之外,同时勤奋撰写游记报导。靠着惊人的毅力与耐力惊人,数十年来,奈波尔不但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第三世界),更是笔耕不辍,至今共发表卅余本着作。多年来他赢得各种文学奖项,并在1990年以文学贡献而受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更于2001年荣获诺贝尔奖,一生的写作志业达到了巅峰。
今天来看这位文坛巨匠的早期作品,回首他的创作道路,对于他身为作家的心路历程,别有一番体会。
这里要讨论的三本书,大部分展现了奈波尔早期以千里达的人与事为主题的讽刺喜剧小说,有的中篇,有的短篇。其中与其他各篇较不一致的是《史东先生与他的骑士伙伴》以及《岛上的旗帜》里的同名中篇,这将叙述于下。
《艾薇拉投票记》描写千里达艾薇拉这个小地方,围绕着选举而生的一齣闹剧,其中不乏精采的场景和生动的人物。但是情节方面,相较于同一时期的小说《神祕的推拿师》和短篇集《米格尔大街》(以写作时间而言是奈波尔最早的作品),则有点不真实,而减少了一些吸引力。
选举一直是奈波尔感兴趣的主题,他将故事巧妙地设在千里达即将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走向民主政治的年代。在这部小说里,选举提供了绝佳的场合,让人清楚观察到人性的贪婪与善于操控。艾维拉的重要人物都因这场难得的政治选举而活跃起来,处心积虑要操弄选票来支持自己的候选人。深受迷信、偏见及殖民之害的艾薇拉人,无论其种族、肤色或宗教,都愚昧地想方设法要从选举里捞一笔,各种贿赂与敲竹槓的行径层出不穷……。
讽刺的是,整个艾维拉根本没有人了解或在乎民主的真谛。诡谲不定、瞬息万变的选举进行得热闹非凡,但从头到尾却没有人谈到政见。参选人哈本对选民毫不关心,对他而言,选举完全是一种金钱投资,他一心一意只想怎幺被选进国会,然后大获其利。所以故事落幕时,作者告诉我们,一个参选人赢了,其他随着选举而起舞的人物大抵都输了。不过,输得最惨的应该是民主。
《史东先生与他的骑士伙伴》是奈波尔唯一以伦敦为背景、以英国白人为人物的小说,因此在这个三部曲里显得特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史东先生是伦敦一家大公司的雇员,单身,长年担任着无足轻重的职务,无论是上班或下班,都过着一成不变的单调生活。他在退休将届之际突然结婚,接着经历了一番恼人的生活秩序的调整,如(典型的奈波尔讽刺幽默笔调):
浴室本来只有他的味道,他以前对此非常满意,但现在多了一股潮湿、温暖的香气。然后他看见了那副假牙。他之前从没想过她的牙可能是假的,一瞬间感到背叛及恼怒。他觉得后悔,心中涌起一阵极尖锐的恐惧,然后拿下自己的假牙,悲伤地爬上楼梯,回到两人的卧房。
同时继续他乏味的办公室生活。有一天,史东先生灵光乍现,想出一个创意的点子,为公司退休雇员设计了一套福利方案,名之为「骑士伙伴」,并为老闆所採纳、执行。公司于是多了一个单位,他也因此居功得到擢升。但是,一阵风光之后,这名单位创立者被遗忘了,史东先生又回到他那可有可无的老位子,做着那无足轻重的工作……
奈波尔说过,每当要写小说时,他总是先捏造出一个大致和他有相同背景的人物,而史东先生和他丝毫不相像。我们也注意到,他笔下的英国仅限于小地区的、中产阶级的伦敦。不过,写作当年奈波尔年仅卅出头,且是外来移民;而史东先生不但是中产阶级白人,且年过六十,心中常忧惧光阴的无情流逝以及老年和死亡之将至,奈波尔能够写出这样的角色已经很不简单。
此外,在这本书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奈波尔往后将大力挥洒的中心主题——模仿:人总会模仿社会阶级高于他们的人。在书中我们看到,史东夫人玛格丽特在史东先生因骑士伙伴计画而高陞后,便自认是社会名流而向高级人士看齐,开始置装、办晚宴、装修住屋,甚至计画在史东退休后搬到乡下。一户搬进史东先生社区的牙买加家庭,为了展示他们的高尚体面,拒绝接受黑人拜访,也不分租房间给黑人,俨然複製了伦敦人的保守与封闭。多了不同肤色的住民,并未给伦敦增添文化上的多元化。
小说集《岛上的旗帜》里唯一的中篇,和〈史〉文一样是奈波尔作品中较特出者。这个中篇是应一电影公司之託而写,条件包括背景要设在加勒比海区、主角是美国人、人物和对话要多等等。结果这个几乎是量身打造出来的作品,并没有受到委託人的青睐,电影也终究没有拍成。这说明了为何这个故事在这本集子中,甚或在奈波尔的所有小说作品中,会显得突兀。相较于奈波尔的其他小说,〈岛〉少了精细微妙的描绘,多了许多对白,人与物的描写都精準而刻意强化视觉效果,此外,故事的氛围非常朦胧而混乱,像醉酒、像呓语,而主角是美国人在奈波尔的小说里也是仅见。
故事主角法兰基在海上旅行,因飓风来袭,船只被迫停靠在加勒比海岛屿的海湾,如此,法兰基来到了20年前他当军人时所驻扎的岛屿。上岸后,他和旧识重新搭上线,然'后发生了一连串颇为戏剧性的事件,讽刺地化解了他先前在岛上的努力……
《岛》一书里所收录的另外10个短篇,则完全展现奈波尔早期的小说风格。它们有的是奈波尔初抵英国后就开始写的,因此大多以他在千里达的童年亲身经验为素材,风格与题材广泛多样,从一名为了生育力而信基督教的印度教妇人「金牙」、到伦敦的房东太太、和妈妈关係不好的失怙男孩、几只笼中鸟的遭遇、偏心的千里达教师……。这个集子让人觉得奈波尔确实是短篇小说高手,就拿〈抽奖〉来说,整个故事短短不到5页,一开头即紧紧攫住读者的心:
在千里达,小学教师的薪水并不高,但他们准你尽情地揍学生。
你非常好奇这里所隐藏的故事,兴致勃勃地读下去了,而毫不失望地得到了精采的阐述。
综观这三本书,《史》书和〈岛〉这个中篇,除了突兀之外,显然是较弱的作品。无独有偶的,二者皆是以白人为主角,而且之后奈波尔亦未再作这类的尝试。笔者阅读这个三部曲的最大感想是:奈波尔的短篇小说的确令人怀念,那可能是他写得最好的。虽说这里的短篇比起他较为有名的《米格尔大街》稍显逊色且品质参差不齐,但奈波尔的短篇小说的确令人怀念。那可能是他写得最好的,不但是他刚出道时所尝试的文类,也是紧紧贴近哺育他的千里达土地的作品。
阅读时有几度搁浅,有些地方译者不求甚解,令人读来不知所云。错译不在少数,如faeces(英文版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 p. 21)看成faces,clock(英文版A Flag on The Island, p. 141)看成dock,晶体管应译为电晶体收音机(transistors,英文版A Flag on The Island, p.124, 125);同样的人名,前后出现的中译却不同(Keenan, 英文版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 p. 8 and p. 58),连性别也不一样;还有粗心所致的漏译。至于原着文字的魅力,读者只能靠自己想像了。
艾薇拉投票记
The Suffrage of Elvira
作者: V.S.奈波尔(V. S. Naipaul)
译者:刘韵韶
出版:时报出版公司
定价:360元
【内容简介】
岛上的旗帜
A Flag on the Island
作者: V.S.奈波尔(V. S. Naipaul)
译者:刘韵韶
出版:时报出版公司
定价:350元
【内容简介】
史东先生与他的骑士伙伴
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
作者: V.S.奈波尔(V. S. Naipaul)
译者:叶佳怡
出版:时报出版公司
定价:260元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V.S.奈波尔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32年出生于千里达,后因父亲工作的关係全家移民英国。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就读英国文学系,1954年开始写作,一生未从事其他行业。1957年出版首次创作《神秘的按摩师》(The Mystic Masseur),本书与隔年的出版的《艾薇拉投票记》,皆可见他早年幽默讽刺的风格,他对家乡千里达的不满、对人性的针贬,都在故事里的小人物中展现。1959年,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米格尔大街》(Miguel Street)出版,其后声名大噪,并获得毛姆奖(S. Maugham Prize)。1961年出版以父亲为原型撰写的《毕斯华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其「移民创伤」(colonial trauma)与「认同错置」(dislocation of identity)的叙述,带有浓烈的后殖民小说风格。
1961年奈波尔开始周游列国,足迹遍及印度、南美、非洲、中东、美国和马来西亚,其间着作包括《史东先生与他的骑士伙伴》、《模仿者》(The Mimic Men)、《岛上的旗帜》、《黄金国的失落》(The Loss of El Dorado)都是他此时期的代表作,《中间地带:五个社会的印象》(The Middle Passage: Impressions of Five Societies)则是他非常重要的旅行文学,与上述小说形成批判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破坏。1971年,他以《在自由的国度》荣获布克奖;后又出版《游击队员》、《大河湾》、《抵达之谜》和《世间之路》,并以《幽黯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和《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组合成「印度三部曲」。
1981年,他出版《在信徒的国度:回教之旅》,1995年旅居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超越信仰》即为他在这4个国家的所见所闻。1990年,受英国女王封为勋位爵士。1993年,他成为「大卫.柯恩英国文学奖」的第一位得奖人。2001年奈波尔摘下诺贝尔文学奖。
上一篇:书评》从他者的凝视中看见曙光:评《无家者》与《街头生存指南》 下一篇:书评》从妖魔化到温柔天真,从仇恨敌对转身携手合作:评《美国的
平常很少用下吹式的散热器,大多是塔型或是水冷想说换点不一样的感觉,这一次心血来潮没想到历经许多苦痛.
《弟兄姊妹跳起来》看了这个视频心裏特别受激励,弟兄姊妹都用自己歌喉,自己的舞蹈来赞美神!见证神!感觉
前几天收到朋友送来的弥月蛋糕才知道原来做健康麵包的马可先生居然也有推出弥月蛋糕系列~他们家的提袋跟纸
1去北京出差,见到了老朋友芸芸。吃完饭,芸芸开车送我回酒店。经过某个路口时,她忽然示意我看右手边的一
废话不多说今天就来开箱一款GIGABYTE的新一代电竞笔电 基本规格中央处理器第4代Intel® C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听一曲音乐了?你有多久没有听到最美的声音了呢?在忙碌的生活中,可能你都快忘了这些快乐